發布日期:2022-10-09 點擊率:37
一、模具管理項目背景和面臨的問題:
工業的迅速發展,中國作為世界制造業基地的地位更加鞏固,各種模具工業近年來在我國不斷增加,但目前在模具工業市場,存在諸多問題。 模具決定著產品質量,影響著生產排期,所以模具的管理,必將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關注,勢將成為完善企業管理的改進重點和關鍵環節。
如何采用高科技手段,加強模具工業市場的安全和品質管理、供應商管理、降低運營成本,使企業的各項數據能夠得到時時有效的采集和追蹤,并為管理提供可視化即時數據,是模具行業急需重點解決的問題。
全國近千家電子、五金、塑料及模具企業,總結發現只有近5%左右的企業有使用系統來管理模具的開發、使用、維護,而其它企業則多是使用Excel表格或是Access數據庫做些簡單程序來做管理,這些管理方式基本上是采用檔案共享方式將收集到的數據分享給使用者,常常存在以下的缺陷:
◆ 數據完整性及邏輯性不強
◆ 數據安全性不足,控管不方便
◆ 資料統計分析及時性及靈活性不夠
◆ 缺少自動提醒功能等
二、模具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生產管理人員
1.1生產與物料控制部門(PMC)排產時無法事先知道模具的好壞狀況,經常到了上模生產后才發現模具有問題,生產次品率高,排期常被打亂;
1.2 沒有記錄模具的累積總壓模次數(啤次)或是記錄不到位,從而預測不到模具的壽命;
1.3.每次模具上模參數沒有完成的記錄,如壓力、成形時長、溫度等;
2、模具管理人員
1.1模具文件數據查找費時,模具位置尋找困難,常常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找到;
1.2模具丟失或者被偷盜反映不及時,往往是文件記錄存在,但實際尋找時模具已找不到,無法進行記錄尋找;
1.3盤點模具資產很困難,經常需要盤點才知道模具的資產分類及資產狀況;
1.4組合模具(模胚+模芯)很雜亂,沒有好的辦法管理此類模具,往往系統配置好,但又很難尋找到進行匹配。;
3、工模部管理人員
3.1多個工件分別加工,不容易知道整體模具的開模進度。
3.2月底很難知道各加工中心工作時間分布狀況,或每套模具占用的加工時間。
3.3很困難分析每套模具開模、修模、改模花費的工時及成本。
3.4模具制造的進度只能做粗略控制,很難事前掌控每個工件工序進度對模具整體進度的影響。
三、本方案實現的目標:
本解決方案建議企業采用基于RFID技術作為數據源的模具管理系統及利用計算機網絡化系統作業,就可以迅速翻查數據,有效地控制作業流程、監察進度、了解維護使用及維護狀況、從而有效地對設備進行管理、評估成本,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強化控制,達成運作標準化作業之目的。
四、采用本解決方案的好處:
A.令模具存放更加井井有條,提取更快速有效,使找模時間接省60%。
B.對模具的使用歷史作詳細記錄,例如非常重要的總沖壓次數,因此快捷判斷什么時候應該要制造多一套新模具,好處是直接提高生產出來的產品的質量,誤用壞模具的現象減少56%。
C.能提供模具倉庫內的模具的存放狀態,如可用、停用待修、已作廢等,并將此狀態的準確性提高68%。
D.詳細記錄每套模具維修數據。
E.詳細記錄模具使用時的注意事項,如上模條件及配合什么機械使用等數據。
F.資產管理:很容易統計出此模具是屬于本公司的資產,或是客戶的資產,節省盤點或翻查數據的時間,準確追蹤該模具在誰手上。
G.可以迅速而準確知道生產一個產品所需要的配套模具。
H.能快捷方便地統計出每套模具的實際材料、各工藝成本及外發加工成本等等,并匯總統計出來。
I.用圖表方式來顯示,令您更一目了然就可以看到成本的比例。
J.能快捷方便地知道每套模每個工序的最新的完成進度。
K.更有效地監察及管理每個工序的工作效率。
五、項目建設的主要內容
1.安全標準、檢測標準、應用標準制定
2.一個模具數據管理中心
3.RFID中間件系統開發
4.各模具應用于業務節點及交接環節的部署和信息采集系統
5.與已有的企業管理系統進行應用整合。
六、技術方案概述
A. 模具數據中心管理:無需對企業原有業務流程作出大的調整,可以統一模具進出倉管理,并且模具的借還由專人負責,一切的進出均由《模具基本資料中心》作出記錄、簽收。
B. 數據共享:可以隨時從《模具基本資料中心》查出每一套模具可以生產的產品型號、資產所屬、使用時注意事項,以及目前的儲存位置、狀態,并根據總沖壓次數判斷出壽命及此模具定期或者定額維護的項目,隨時打開電腦模具資料就一目了然。
C. 模具使用歷史跟蹤:完整清晰地記錄模具從出生到報廢過程中,它的生產、維修等歷史明細資料,方便生產、工模、業務了解模具使用實況。
D. 系統流程:簡單且實用的模具交收流程,幫助企業快速建立并完善良好模具交收流程,確保模具交收清析明了,責權明確, 防止不慎模具遺失。
E. 模塊化的作業流程: 可與企業現有ERP系統緊密結合,并可單獨分成模塊獨立上線。
七、功能模塊
1) 系統組成:
基本模塊(數據中心、工作平臺、系統管理、封裝工具)、文檔管理模塊(電子倉庫、文檔管理)、工作流程模塊(基本應用流程管理、專用流程管理)、產品結構與配置模塊、項目管理模塊、分類及查詢管理(分類模塊、查詢模塊) 。
2) 創新點
● 實現動態項目組織與管理;
● 任務動態調配,沖突自動監測與智能消解管理;
● 分布式工作流管理系統;
● 多種應用工具集的無縫集成;
● 向CAPP/ERP系統發布完整數據;
● 實現創新知識管理與挖掘。
方案特點:集中管理模具資料、跟蹤模具存放位置、快速了解模具可生產產品、及時查詢模具狀態、預測模具壽命、按用戶控制模具資料使用控管。
八、模具的標識
模具的身份,在本系統中標識為電子標簽唯一的一個序列號碼,它代表一組與模具密切相關的數據信息。標簽安裝時可靈活安裝,以便生產時取下與重新安裝,標簽中數據通過加密進行存儲,所以重新安裝的標簽能保證為系統的標簽。
企業相關操作人員通過系統軟件可以建檔、編輯和維護該信息,所有參與模具管理、使用和流轉的操作及管理人員均可根據其權限通過標簽讀寫設備或管理軟件查詢到部分或全部信息。
九、相關人員的標識與管理
系統中所有相關人員配發有可讀寫電子標簽身份識別卡作為身份識別和交接依據。所有相關人員要先到企業辦理相關手續,領取證卡,在模具交接時,讀寫設備自動修改卡內相關信息,同時將交接數據即時上報中心管理系統。
十、作業操作人員的識別與管理
參與系統作業的操作人員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模具收發管理人員
2.模具領用管理人員
3.模具檢驗人員
4.模具使用人員
5.設備、模具巡檢人員
6.系統信息管理人員
7.決策或企業管理人員
8.系統管理和維護人員
對1到6類人員,系統為每位員工配發一張唯一的用戶卡,在其進行作業操作時系統自動判斷其合法性及權限,控制其操作。在其每一操作完成后,讀寫設備將其進行身份代碼與所進行的操作信息一并上報系統中央管理系統。從而達到對所有人員的操作都可以實時跟蹤和檢查。對于第7到8類用戶,系統直接通過用戶名與用戶口令的方式核對身份和權限。
系統總體結構
流程分析
流程規范為三步: 一、模具定購、生產計劃,二、收集數據,三、數據分析,可參見圖-1,①模具定購、生產計劃:模具生產單內有詳細記錄了生產計劃數據如工單號、生產模具編號、工件及工藝安排;②收集資料:模具生產單發放到工模部,由各組別(模具設計組→數控組→崁模塊→試模塊等)作業人員按單施工,再通過生產進度單將制造進度數據及時輸入到系統;③資料分析:由成本分析及制造實際成本及進度的分析報表,幫助管理者實現從粗獷到精細管理需求。
1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傲太科技人員定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