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10-09 點擊率:57
無論是德國首府柏林,還是歐洲名城巴塞羅那,被譽為范式的智慧城市構建,都不乏綠色、低碳、智能元素的參與,三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邊緣計算的概念及其在智慧城市的應用" src="http://data.51spec.com:88/51spec/202009/28/162228151.jpg" height="232" width="390"/>
在中國,智慧城市是城市化發展的高級階段,智慧城市建設是推進符合中國特色的城市信息化樣本,兼具戰略和現實意義。智慧城市構想是創造“宜居、舒適、安全”的城市生活環境,要改善城市綜合管理、經濟建設、民生服務等方面,實現城市“感知、互聯和智慧”。要實現這一目標,離不開先進和創新的技術支撐。
因此,智慧城市建設是涉及諸多信息系統建設、科學運用綜合集成技術的大型信息化工程,將帶動城市基礎設施的整體升級,支撐城市轉型和產業升級。
從國外到國內,從深圳到貴陽,物聯網技術是基礎設施智能化的重要支撐,而物聯網技術應用也一定需要邊緣計算。
從鋪設網絡、裝置傳感器、搭建系統平臺到實現數據全采集,邊緣計算在智慧城市中有著豐富的應用場景。在道路兩側路燈桿上安裝傳感器,便于收集城市路面信息,檢測空氣質量、光照強度、噪音水平等環境數據。當路燈發生故障時能夠即時反饋至維護人員。在大樓電梯內安裝傳感器,收集電梯載客人數、運行時間等信息,并將信息上傳云平臺,通過統計分析能夠優化電梯運營、排查故障原因。
在商業樓宇停車場內安裝停車傳感器,便于物業運營管理車位,同時司機也能通過第三方應用程序,根據傳感器發來的信號獲知空車位信息,后臺車位信息的收集、分析及合理調度及基于停車現場的車位信息即時獲取,構成了完善的停車傳感器系統,一定程度能夠緩解高峰期“停車難”的城市化難題。
智慧“感知”挑戰
要讓上述應用場景真正走進現實,還存在諸多挑戰。
首先,傳統信息化工程更多是基于IT的架構與治理模式,而智慧城市將大量引入OT業務操作技術,這意味著原來各行其是的IT部門和OT部門要緊密合作,同時CIO們也需要考慮新的網絡架構。
其次,當傳感器數量不斷增長,如何對這些傳感器進行監控,或從中提取數據,進行性能分析,就需要一套能夠與其連接并進行管理的系統,同時來自設備的數據也需要導入系統,并確保數據本地訪問的安全性。
在智慧城市體系中,OT與IT的界限將越來越模糊,但因涉及兩個不同領域,長久以來兩個系統的彼此封閉也會對OT與IT的融合進程帶來一定阻力。從合理和理想的角度來看,移動設備控制系統應搭建在IT所提供基礎設施之上,實現更早的介入,才能實現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上述應用場景。
聯盟倡導新生態
因此,構建移動設備“邊緣計算”系統就十分關鍵。那么,什么是邊緣計算?
它是指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網絡邊緣側,融合網絡、計算、存儲、應用核心能力的開放平臺,就近提供邊緣智能服務,滿足行業數字化在業務實時、業務智能、數據聚合與互操作、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的關鍵需求。
其核心目的就是在網絡邊緣側實現更高的智能,其典型應用之一預測性維護就是智能化的體現,代表著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轉變的方向。
邊緣計算不僅要處理本地數據,服務本地決策,也需要在異構環境中,實現跨廠商、跨應用的集成和互操作,頗具挑戰。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索爾維全系列Solef?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