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4-17 點擊率:57
從育秧、栽插、田間管理到收割、深耕埋茬、機械施肥、糧食烘干……糧食生產全程“機器換人”。記者昨日在江都區采訪了解到,該區按照了國家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規劃,初步實現了“種(子)、肥、藥、耕、耙、種、收、管、加、儲”的全過程機械化,全區農作物的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已經高于85%,農業勞動力占了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已低于20%。
烘干機單單“吃”秸稈節能環保
稻谷收割時節如果遇上了雨水天氣,收割的稻谷不能及時曬干,就會發芽霉變,給農戶造成損失。今年秋冬以來持續陰雨寡照天氣,稻谷烘干機成了廣大晚稻種植戶眼中的“香餑餑”,在關鍵時刻幫上了大忙。
“轟隆隆、轟隆隆……”昨日,記者在江都區浦頭鎮阿貴農機合作社糧食烘干中心看到,9臺稻谷烘干機正在不停作業,陸陸續續有農戶把滿載稻谷的貨車開進烘干中心,從車上卸下一袋袋稻谷,投進烘干機里?!敖衲晖淼舅趾勘容^高,平均烘干時間至少需要15個小時,9臺烘干機一次可烘干135噸。”該合作社負責人韓加桂介紹說,由于雨水多,今年晚稻含水量普遍超過了20%,高的超過了30%,要達到13.5%的國家收購標準,每一批稻谷都需要烘干十幾個小時。
“我們的烘干機全部用秸稈顆粒作燃料,既解決了秸稈大田焚燒問題,凈化了空氣環境,又節約了能源成本,可謂一舉兩得。”在王莊村加遲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工作”了大半個月的糧食烘干機,終于歇下來“喘了一口氣”。合作社負責人王加遲捧起一把尚有余溫的稻谷,拍拍烘干房里這位合作社“新成員”得意地說:“最近這個把月不斷有陰雨,烘干機派上大用場,收割機把稻子收下來直接運到烘干房,沒有太陽曬,糧食照樣可以干。”
“人減機增”解決誰來種地難題
“一旦規模上去了,機械化是必走之路?!苯嫁r機局局長張永新認為,城市化、工業化快速推進,促使農村大量勞動力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解決“誰來種地”難題,農業機械化將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導方式,而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難點就在種植和烘干環節,必須以整體機械化的推進促進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全面提高。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索爾維全系列Solef?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