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10-09 點擊率:70
參加演練的空中梯隊
參加演練的裝備方隊
為確保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的順利進行,現場磨合紀念大會各項組織工作,自8月22日夜間至23日上午,在天安門地區及長安街沿線進行了紀念大會專項演練。
據了解,此次演練為全流程、全要素演練。抗戰老兵、抗日英烈子女和抗戰支前模范代表參加演練。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蒙古等應邀參加閱兵的10多個外國軍隊方隊或代表隊,參加了分列式演練。1萬多名官兵、500多臺裝備、近200架飛機演練了閱兵式和分列式;國旗護衛隊,解放軍聯合軍樂團、合唱團,禮炮分隊,以及負責紀念大會報道的中央有關新聞單位也參加了演練活動。參加演練的人員精神飽滿,所有演練過程順利有序,各項演練取得預期效果,為進一步做好紀念大會的各項組織工作積累了經驗。3.5萬余名各界觀眾現場觀看了演練。
為最大限度減少對市民工作生活的影響,演練活動安排在周末進行,并提前發布公告,科學安排交通運輸,保障城市正常運行。據了解,廣大市民對專項演練表示充分理解,并給予積極支持。演練期間北京城市運行有序正常。
亮點
史上最大陣容的三軍儀仗隊
在即將到來的9月3日,三軍儀仗隊將使用207名儀仗隊員組成史上最大陣容亮相勝利日大閱兵。此外,去年遴選進入三軍儀仗隊的女儀仗兵也將首次亮相閱兵。
記者了解到,三軍儀仗隊方隊由北京衛戍區儀仗大隊抽組,由男女儀仗隊員混編而成。按陸、海、空軍順序從前至后,分別為男儀仗隊員陸、海、空軍各3排,爾后女隊員陸、海、空軍各1排,共12排,每排17人;此外,旗手1人,護旗兵2人。儀仗隊員著陸、海、空三軍禮服,除旗手高擎“八一”軍旗外,其余隊員均掛95式自動步槍。
值得一提的是,51名三軍儀仗隊女儀仗隊員也是首次亮相閱兵。參加此次閱兵的三軍儀仗隊女儀仗隊員平均身高1.78米,平均年齡20歲,大學及以上學歷達88%。2014年2月,三軍儀仗隊在北京軍區范圍遴選了第一批女儀仗隊員,這也是三軍儀仗隊建隊62年來首次招收女儀仗隊員。女儀仗隊員自2014年5月12日首次亮相外交禮儀至今,已完成各類任務近百起,受到國內外各界廣泛贊譽。
據介紹,三軍儀仗隊平時執行任務分為3種規格:最大陣容由151人組成陸海空三軍儀仗隊,用來迎接外國國家首腦;第二種規格是由127人組成陸海空三軍儀仗隊,用來迎接外國軍隊的高級將領;第三種規格是由101人組成單軍種儀仗隊,用來迎接外國軍隊的單軍種司令。
近年來,三軍儀仗隊多次走出國門,參加國外閱兵活動:2010年9月16日,36人參加墨西哥獨立200周年閱兵活動;2011年6月2日,3人組成護旗組,參加意大利閱兵儀式;2011年7月5日,23人參加委內瑞拉獨立200周年慶典;2015年5月9日,102人參加俄羅斯紅場閱兵,是最大規模的一次出國展示。綜合新華社
揭秘
受閱車配激光測距儀
確保行駛時車距穩定
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激光測距儀、等速計時系統、數字轉速表……新華社記者近日在閱兵訓練基地看到,一些高科技手段被應用到訓練之中,極大地提升了訓練效益。
在裝備方隊訓練場上,一臺臺裝載我軍新型武器裝備的戰車整齊地駛過,無論橫看還是縱看,每個排面都是一條直線。
“我們為受閱車配備了數字轉速表,轉速可以精確到正負1轉,這樣駕駛員行駛時就有一個直觀的標準,確保按照同一速度行駛。”海軍某方隊方隊長范輝說。
為確保車輛行駛中始終保持穩定的距離,他們還安裝了激光測距儀。“駕駛員通過安裝在駕駛室的顯示屏,就可以清楚地掌握車輛的位置以及與鄰車的間距。”范輝說。
“我們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引進我國自主研制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測量技術,研發訓練考核系統,配發北斗自動授時系統,制作電子沙盤和閱兵模擬仿真系統,極大提高了訓練質量和效益。”閱兵聯合指揮部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北京軍區副參謀長王舜說。
為提高訓練效果,各方隊還結合在訓練中出現的問題自主研發有針對性的科技產品。高射炮兵方隊針對行駛不均速的現象,對現有輔助系統進行了信息化改造,創新了油門限制器、升級了可視標齊系統,豐富勻速、騎線、卡距、等距計算考評。在閱兵部隊合練階段,他們以誤差小、標準高受到上級肯定。
在徒步方隊訓練場上,一排排受閱官兵正在訓練踢腿。一名戰士拿著幾張紙遞給了正在檢查訓練的總教練劉士胥。紙上是不到一分鐘前踢正步的畫面。“這是我們使用高速相機拍攝下來的。”劉士胥說,通過畫面可以清楚地看到,誰的腿沒有踢到位,誰的頭昂得低了,這樣糾正動作就更有針對性。
在坦克方隊的訓練場上,駕駛員丁輝和戰友們也有他們的訓練“法寶”—電子成像系統。“這個系統集攝像、測距、顯示、終端處理于一體,駕駛員可以根據傳輸的數據和圖像及時調整。”丁輝說,處理器目前能夠同時處理6路數據,實現4臺車的實時監控,未來還能實現無線數據傳輸,將系統功能進一步延伸與豐富,“今后,我們也要把這套訓練系統應用到實戰化訓練中。”
“運用科技手段練兵,不僅體現出訓練效果的提升,同時也反映出這一理念在官兵中,特別是指揮員中已得到的深化。這對今后進一步提升訓練質量,錘煉部隊能打仗打勝仗的能力有著積極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劉士胥說。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索爾維全系列Solef?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