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4-17 點擊率:45
7月21日,遼寧鐵嶺市西豐縣發生牛炭疽疫情,發病死亡牛5頭、騾子1頭,撲殺同群牛5頭。疫情發生后,西豐縣政府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劃定疫點、疫區;下達封鎖令;按照《遼寧省炭疽防治技術規范》要求,對死亡和撲殺的動物全部進行了無害化處理;開展了疫情排查、緊急免疫、消毒等防控工作。目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時有發生的豬、牛疫情時刻牽動著大家的關注,現在隨著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到防控疫情之中,實時掌控疫情。
研究者用入耳式的加速器研究肉牛,這個耳標上的小部件或許能夠抓住牛群病癥的早期征兆,防患于未燃。
一部智能手機因其不同的傾斜度而切換定位;當感受到沖撞力,汽車的氣囊就會充氣;而通過探測地球的震動,一臺計算機能夠測量地震的震級和余震。
這些科技成為現實是因為加速器——一種測量加速度的小的機電設備。這種設備能夠探測最敏感的動作,從晨練的步數到小母牛吃飯時下巴運動的次數。一些乳品制造商使用這種設備來測量采食量、檢測熱量和確認生病的動物。
“早在它們表現出臨床癥狀之前,我們就知道生病的動物在反芻和采食模式上的變化。”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助理教授KarinOrsel說。
來自卡爾加里大學獸醫學院和加拿大農業和農食品部的研究者們想知道同樣的技術是否可應用于肉牛生產系統。6月的《動物科學》(AnimalScience)發表了他們的研究。
卡爾加里大學的研究是對這種入耳式加速器最早的應用研究之一,這種加速器傳感器的管理系統使用了一種專門算法來量化牛耳的運動以及它們采食、反芻、休息和活躍活動的時間。它記錄這些活動并將數據發布在一個在線程序,這個程序也可以通過智能手機的App下載。
“這個傳感器已經在奶牛生產中得到了應用,”Orsel說,“該方法能夠在飼育場工人發現之前辨別出潛在的患病動物。”
在過去的研究中,Goldhawk等人曾試圖通過頸圈來監測牛群,頸圈上的麥克風被證明能夠成功地收集成年奶牛反芻情況的數據。然而,他們研究發現,由于垂肉、頸部肌肉組織和皮膚厚度等生理差異,頸圈在肉牛上的應用效果并不理想。
為了這種傳感器測試準確性,兩名觀察者被安排記錄肉牛的采食和反芻行為,再將他們現場觀察的數據與電子方式收集的數據進行對比。
對比結果顯示,這種耳標小部件對肉牛反芻行為的預測要優于頸圈,雖然它只正確識別了49%時間內的反芻活動,但卻準確辨識了95%時間內的采食行為。
“對于估量肉牛采食行為,加速器似乎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工具,但是若用于監測反芻情況,仍需要一些改進。”來自卡爾加里大學的研究者說。
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來證實這項科技能夠真正應用于探測疾病。因此,研究團隊也將這種設備用于牛呼吸道疾病的研究中,但實際上由于在試驗過程中,幾乎沒有動物感染疾病,因此,反芻和采食之間的關聯很難顯示。同時,感染牛呼吸道疾病的動物則顯示出了“非常獨特的反芻模式”。
“這讓一些情況變得樂觀,”Orsel表示,“作為一名研究者,我對這項成果的實際應用有非常堅定的信心。”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索爾維全系列Solef?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