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4-22 點擊率:46
近幾年隨著光纖到戶的大規模部署,中國電信運營商引入集采招標模式滲透到光器件領域,期望獲得采購的統一管理、質量及服務的提升以及成本的大幅下降。然而原本涉及價格、技術、品牌、綜合實力、服務等多方面評估因素的集采卻變得越來越趨于價格導向化,造成了產業鏈關系的失衡,更是市場無序競爭、惡性競爭,激化價格戰的“加速器”。
隨著中國移動2012年光分路器招標的落幕,光分路器的價格再創新低。光纖在線在國慶前前夕收到一份匿名信,狀告部分中標供貨商以低價進行不正當競爭。為此,光纖在線向國內主流的分路器生產商尋問他們的看法,大多數被訪者認同低價競爭是一種正常的競爭手段,但也有被訪者認為是時候促使運營商在招標機制上做出改變的時候了。
只要競標方法不違返招標規則 不算不正當競爭
一位參與競標并最終入圍的供貨商表示:中國移動在初審階段組織了專家團隊對廠家工廠進行現場考察,并在廠家工廠隨機抽取樣品檢測,只有考察通過且產品檢測全部合格后方可具備此次集采招標投標資格。所以首先保證了其競標廠商的品質可靠性。其次,按照最終的綜合排名順序,選擇綜合排名前8名的廠商為中標廠商,并規定有具體的份額。這些都是所有廠商在競標前都已了解并認可的狀況,不管競標企業以什么樣的價格進行投標,只要在不違反招標規則下的競標方式,便都是合法的。
這一觀點也獲得了多數被訪者的贊同,只要競標方法不違返招標規則就不算不正當競爭。不少被訪者認為:自己沒能中標也只能愿企業內部沒有高人高手段獲得訂單,卻不能怨天尤人,更不該詆毀、誹謗別人。部分產品低于成本價也是一種策略,將一些量小的產品系列價格報低,最后爭取到總體價格低,并獲得較高的綜合得分來獲得排名。這在運營商的集采招標中也是慣用手段。并沒有什么可質疑的,此外,中國移動本身在開標前就針對參標廠商進行抽樣檢測,也不存在價低質劣的問題。
是時候揭露集采競標的貓膩
而另外一種觀點則認為,舉報者提到的信息確實都是事實,造成舉報這樣的現實至少說明三點:一是今年以來PLC分路器的市場供過于求,不少廠家都只能開起3~5成的產能,市場在縮減,價格在銳減,企業走到了負利潤的邊緣,迫于無奈,向運營商提出質疑。運營商應當重視整個產業鏈的良性發展,和供貨商尋求共贏,從而促進整個通信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是運營商集采招標中存在太多貓膩,到了該揭露一些的時候了。“我們都知道集團采購的門檻較高,對企業的規模、品質、品牌、供貨能力等的綜合實力評估后,才有可能進入運營商的入圍名單。而現實是,能夠進入運營商的入圍名單的,往往與運營商有著深厚的合作關系,而所謂供貨商的品牌、品質都成為浮云,只更多是對商務關系、對產能、對供貨能力的衡量。”持這種觀點的被訪者表示。
入圍廠商可議價?
據光纖在線了解,本次招標的價格落差非常大,確實有報出超低價卻也入圍中標的供貨商。根據知情人士的信息,本次招標以主流1:32為例,托板式封裝尾纖型的價格幅度為140~1053,而按照最新的芯片成本價需要70元;2:32的托板式,價格幅度則為140~1204元,據了解其芯片最新價格則為110元。顯然這樣的成品價對于供貨商來說,銷售一只必定要虧本一只,可是為何他們一定要報出低于市場價近50%的價格呢?入圍后可以議價嗎?
一位來自深圳的芯片、FA、材料供應商表示,競標價很多時候并不代表成交價。且供貨商雖報出超低價,卻可在交貨期上做些手腳,比如超長的交貨期為供貨商贏得時間引導運營商選擇替代方案;或者要求運營商加價加急交貨等等,會有多種應對策略,畢竟對于廠家來說,想盡辦法獲取利潤是經營者的目的。
但一位參與競標的供貨商表示,作為供貨商通常沒有什么話語權。即便是經過層層競標,最后入圍的供貨商,有意延長交貨期也基本沒有太大的議價能力,要么小量虧本供,要么引導運營商選擇可能帶來虧損較小的替代方案。
但不管怎么說,無論供貨商還是運營商,選擇不計成本的低價競標和集采,不僅傷害了供貨商本身,也使電信運營商、終端客戶成為直接受害者。
學會質疑并提出質疑,在筆者看來是好的現象,質疑是思考和探索正確之路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這樣的質疑是該到了引起產業鏈各層的思考了。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索爾維全系列Solef?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