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4-17 點擊率:128
引言 由于工業上電子技術的廣泛應用,并且各種干擾設備的輻射很復雜,要真正完全消除電磁干擾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可以根據電磁兼容性的基本原理來采取許多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小電磁干擾使之控制在系統可容納的范圍之內,從而保證系統或設備良好的電磁兼容性。 1 簡介 隨著當前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工業的電子設備已經越來越多地應用于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隨著人類社會的持續進步和發展,電子設備的發展過程仍以日益增長的速度持續著。電子設備的廣泛應用和發展,必然導致它們在其周圍空間中產生的電磁場電平的不斷增加。電子設備不可避免地在日益惡化的電磁環境(eme)中工作。因此,必須改善電子設備在電磁環境中的適應能力以使其更好地工作。也就是對相應的電磁兼容性設計提出更可靠的解決方案,從而最大限度地抑制和消除空間中的電磁干擾,使電子設備或系統與其他設備聯系在一起工作時,整個系統任何部分的工作性能都不會出現惡化或者較大幅度的降低。 當前比較普遍使用的電磁兼容設計技術包括屏蔽、濾波、合理接地及合理布局等方法,并在工程實踐中被廣泛采用。但是隨著電子系統的集成化、綜合化,以上措施的應用往往會與產品或者系統的成本、質量、功能要求產生矛盾,因此必須權衡利弊研究出最合理的措施來滿足電磁兼容性要求。隨著新的導電和屏蔽材料以及工藝方法的出現,電磁兼容性的設計技術又有了新的措施。無論如何,電磁干擾的抑制技術始終都是電磁兼容科學中最活躍的研究課題。 2 電磁干擾的來源和傳播途徑 2.1 電磁干擾的來源 工業上各種形式的電磁干擾是影響電子設備電磁兼容性的主要因素,因此,了解其來源是電磁兼容設計的先決條件之一。一般的來源分為內部和外部兩種。 (1) 內部干擾—電子設備內部各元部件之間的相互干擾 ·工作電源通過線路的分布電容和絕緣電阻產生漏電而造成的干擾; ·信號通過地線、電源和傳輸導線的阻抗互相耦合,或導線之間的互感造成的干擾; ·設備或系統內部某些元件發熱,影響元件本身或其他元件的穩定性造成的干擾; ·大功率和高電壓部件產生的磁場、電場通過耦合影響其它部件造成的干擾。 (2) 外部干擾—電子設備或系統以外的因素對線路、設備或系統的干擾 ·外部的高電壓、電源通過絕緣漏電而干擾電子線路、設備或系統; ·外部大功率的設備在空間產生很強的磁場,通過互感耦合干擾電子線路、設備或系統; ·空間電磁對電子線路或系統產生的干擾; ·工作環境溫度不穩定,引起電子線路、設備或系統內部元器件參數改變造成的干擾; ·由工業電網供電的設備和由電網電壓通過電源變壓器所產生的干擾。 2.2 電磁干擾的傳播途徑 (1)當干擾源的頻率較高、干擾信號的波長又比被干擾的對象結構尺寸小,或者干擾源與倍感繞者之間的距離r》》λ/2π時,則干擾信號可以認為是輻射場,它以平面電磁波形式向外輻射電磁場能量進入被干擾對象的通路 (2) 干擾信號以漏電和耦合形式,通過絕緣支撐物(包括空氣)為媒介,經公共阻抗的耦合進入被干擾的線路、設備或系統。 (3) 干擾信號可以通過直接傳導方式進入線路、設備或系統。 3 電磁干擾的控制策略分析 電磁兼容學科實在早期單純的抗干擾方法基礎上發展形成的,兩者的目標都是為了使設備和系統達到在共存的環境中互不發生干涉并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工作效率。但是早期的抗干擾性方法和現代的電磁兼容技術在控制電磁干擾策略思想上有著本質的差別。 單純的抗干擾性方法在抑制干擾的思想方法上比較簡單,或者認識比較膚淺,主要的思路集中在怎樣設法抑制干擾的傳播上,因此工程技術人員處于被動的地位,哪里有干擾哪里就事論事的給予解決,當然經驗豐富的工程師也會采取預防措施,但這僅僅是根據經驗局部的應用,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單純的對抗式的措施。 電磁兼容技術在控制干擾的策略上采取了主動預防、整體規劃和“對抗”與“疏導”相結合的方針。電磁兼容性控制是一項系統工程,應該在設備和系統設計、研制、生產、使用與維護的各階段都充分給予考慮和實施才可能有效。科學而先進的電磁兼容工程管理是有效控制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控制方法,除了采用眾所周知的抑制干擾傳播的技術,如屏蔽、接地、搭接、合理布線等方法以外,還可以采取回避和疏導的技術處理,如空間方位分離、頻率劃分與回避、濾波、吸收和旁路等等,有時采用這些簡單而巧妙的回避和疏導技術能夠代替昂貴且質量、體積都較大的硬件措施,從而取得較好的抑制效果。 在解決電磁干擾問題的時機上,以前往往是設備研制后期暴露出不兼容問題后,再采取挽救修補的措施進行被動的emc控制,這種情況在電子設備發展精度日益增高的今天應當極力避免,因此必須在設備設計的初始階段就開展預測分析和設計,預先進行詳細的論證和檢驗計算,并盡可能全面地規劃實施細則和步驟,把涉及到相關系統的電磁兼容性設計和可靠性設計,產品的維護性與產品的基本功能結構設計和軟硬件設計綜合考慮并同步進行,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減小電磁干擾,實現更高層次上的電磁兼容設計策略。總之,電磁兼容技術是現代并行工程的組成部分之一。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索爾維全系列Solef?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