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7-05 點擊率:40
【化工儀器網 時事熱點】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然要求,是打造原創技術發源地的關鍵舉措,是培養優秀人才的根本保障。隨著技術成為當前綜合國力競爭的戰略要點,基礎研究成為國家投入重點。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上,2021年中央決算報告顯示,2021年中央本級基礎研究支出720.91億元、增長15.3%。
據報告顯示, 2021年中央級科研院所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國家科學中心、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等一批重點創新平臺項目獲得專項資金投入,一批人才著力培育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特別是青年科技人才。
實際上,近年來我國在基礎研究層面做出了一系列努力。早在2020年,科技部等部門印發《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實施建立有利于原始創新的評價制度,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自主布局基礎研究,改革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形成機制,深化國際合作與交流等工作安排。該方案充分發揮基礎研究對科技創新的源頭供給和推動作用,重點解決我國基礎研究缺少“從0到1”原創性成果的問題。同時,這一動作為基礎研究加足馬力,推動當前基本科學問題孕育突破,催生新的重大科學思想和科學理論,為下一步基礎研究工作安排做好戰略性布局。
據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建立適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財政資金管理機制,保障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經費。與此同時,推動出臺了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堅持能放則放、應放盡放,提出了大幅精簡預算科目、下放預算調劑權、擴大經費包干制實施范圍、完善科研項目經費撥付機制等7個方面25條政策舉措。
《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2021—2030)》也在2021年由科技部制定。其中包括進一步優化學科布局和研發布局,支持新興學科、冷門學科和薄弱學科的發展,特別是要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和跨學科研究,在前沿領域布局建設一批基礎學科研究中心。
同年,科技部發言人在“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全面支撐新發展格局”舉行的發布會上明確,制定實施戰略性科學計劃和科學工程,強化應用導向的基礎研究,完善共性基礎技術供給體系。加快組建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打造體系化的戰略科技力量。
盡管基礎研究投入已明顯提高,基礎研究也取得長足進步,但仍存在提升空間,當前關鍵核心技術還不能自主,基礎研究、原創性研究還有比較薄弱的短板。
經費持續增長,基礎研究將如何發力?一方面,還需跟緊科學前沿,攻克原創性技術難關;另一方面,更加重視凝練解決生產實踐中的科學問題,向著應用基礎研究方向走去,解決國家發展難題。
下一步,我國將支持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推進交通、能源、水利等領域項目建設,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領域擴大到新型基礎設施等。同時,改革完善基礎研究的體制機制,特別是建立以學術貢獻和創新價值為核心的評價導向,支持科研人員勇闖技術“無人區”。
(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中國科技網、科技部、紅星新聞等)